中国燃气与巴斯夫杉杉携手打造的大型智能储能电站在长沙投运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来源: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25-11-03 01:55:022025-11-03
项目规划总容量 40MW/80MWh,为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绿电持续供应提供有力 ...
项目规划总容量 40MW/80MWh,为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绿电持续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长沙 —— 2025 年 10 月 28 日,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燃气”)携手巴斯夫旗下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斯夫杉杉)打造的 40MW/80MWh 新型智能储能电站,在巴斯夫杉杉长沙基地正式启用。该电站是湖南省内具有示范意义的大型用户侧储能设施,采用成熟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和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能有效保障基地电力供应稳定,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提升绿色电力利用率,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注入重要动力。
▲湖南省和湘江新区领导见证巴斯夫杉杉与中国燃气共同启动长沙基地储能电站投运仪式
该储能电站共配置16台储能电池舱和8套电力转换系统,通过“削峰填谷”与“峰谷套利”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行,单次循环可储存总容量达 80 MWh (8万度电,约等于1万户家庭单日用电量)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电站投运后,将明显提升长沙基地电网调节能力,增强供电可靠性,同时为巴斯夫推进绿色生产、实现 2050 净零排放目标提供重要基础设施支持。
“感谢中国燃气团队提供的专业方面技术支持,我们双方通过精诚合作,一同推动巴斯夫杉杉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巴斯夫杉杉首席执行官龙志强强调,“这座储能电站是巴斯夫践行绿色制造承诺的里程碑,它如同一个高效的“新能源电力调度中心”,有效增强了我们生产运行的用电保障能力,优化了清洁能源使用效率,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注入了持久动力。”
中国燃气董事会主席、总裁刘明辉表示:“我们很高兴可以通过这次合作,与巴斯夫一起为推动新能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座储能电站体现了中国燃气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我们共同探索的‘储能合作商业新模式’,也为行业技术转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我们期待着双方一同发展,实现双赢,以创新合作书写新能源领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巴斯夫杉杉、中国燃气在储能领域的重要实践,该电站的投运不仅加强完善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布局,更标志着巴斯夫与中国燃气在新能源合作领域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共同开创了跨行业协同推进能源转型的新篇章。双方以技术创新为纽带,以产业融合为路径,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更向社会传递了坚定践行 “双碳”目标的责任与担当 —— 通过推动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助力降低区域碳排放强度,致力于为构建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坚实支撑,为全社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未来,巴斯夫将持续深耕新能源领域,探索更多储能技术创新与应用模式,与中国燃气等合作伙伴携手,在新能源赛道上深化合作、聚力前行,为工商业能源转型、区域新能源发展乃至全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贡献更大力量。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巴斯夫杉杉)是巴斯夫和杉杉在2021年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巴斯夫持股 51%,杉杉持股 49%),对于电池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可追溯到2003年,我们的基本的产品是电池正极材料(比如三元、钴酸锂、固态电池材料、锰酸锂、富锂锰和钠电)及前驱体,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等领域,是领先的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之一。巴斯夫杉杉共有三个生产基地,年产能约10万吨,并参与投资专注于电池回收的福建常青和专注于高品质锂盐生产的湖南永杉锂业,构建了从原材料、正极材料前驱体、正极材料到废旧电池资源化利用的全产业链布局。依托20多年的新能源行业经验,巴斯夫杉杉还具备锂电池储能电站全流程服务能力。核心优点是高效整合一线品牌电芯资源和高安全系统技术,联合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从投资到运营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燃气)是中国最大的跨区域综合能源供应及服务企业之一,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股票代码00384。通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燃气成功构建了以管道天然气业务为主导,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智慧能源服务、电力及新能源、新型热采设备和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燃气设备及厨房用具、家居生活服务、网格“店商”新零售并举的全业态发展结构。
大脑颅内肿瘤,尤其是位于脑深部或者临近重要功能脑区的肿瘤,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为验证血凝胶纤维机器人在颅内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可行性与疗效,研究人员在18头小型猪中构建了脑胶质瘤模型,并将其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未来,团队将进一步聚焦于血凝胶纤维机器人的结构优化、运动控制精度...[详细]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经权威认证,其1平方厘米有效面积内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创下同类设备的世界纪录。在具体实施中,研究团队先将这种高性能有机子电池与顶层的钙钛矿电池叠加,再通过透明导电氧化物互连层将二者有机结合。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钙钛矿有机电池的纪录,...[详细]
量子计算机要真正的完成大规模实用化,重点是如何稳定、精准地控制海量量子比特。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可在毫开尔文温度条件下控制自旋量子比特的硅芯片。实验根据结果得出,只要控制管理系统设计得当,即使量子比特与不到一毫米远的晶体管芯片共存,其量子态几乎不可能会受到干扰。研究人员认为,该低温电子平台不仅可助力量子计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