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公告

光伏靠Excel通吃一切的时代终结了

来源:媒体公告    发布时间:2025-07-18 01:05:43

2025-07-18

136号文机制电价的讨论还在升温,新能源电量全额保障性收购即将成为历史。没有了政策兜底 ...

  136号文机制电价的讨论还在升温,新能源电量全额保障性收购即将成为历史。没有了政策兜底,电价将通过市场之间的竞争来确定,很多人开始慌了:光伏投资,到底还能不能赚到钱?

  自3月以来,光伏新一轮抢装潮集中爆发,很多投资商都把原计划下半年落地的项目挪到了430和531节点前,目的是在市场电价来临前,把握住最后的窗口期。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赶上这趟末班车。组件的储备和拿货能力、项目勘探和设计效率等,将直接影响装机并网的进度。

  也是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视觉动力,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解了投资商和EPC们的燃眉之急,更被行业视为“救星”。

  高峰期的时候,一天内有12家公司找上门来,申请产品试用。短短一个月内,其后台的项目创建量暴增。其中,多家客户的分布式项目是整县推进的体量。而在传统模式下,大项目的前期设计就要花费两周左右。但在这套AI设计的具体方案的加持下,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

  得益于帮助“赶工期”的客户提高项目开发进度,视觉动力开发的这套名为SolarSketch的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在过去一个月收获了国家电网、中石油、特变电工、森特股份、远景能源、固德威、阿特斯阳光电力等众多标杆客户的订单。截至目前,他们服务的对象还包括南方电网、中国大唐集团、金风科技、华电、晶科、协鑫、道达尔、海辰储能、美的新能源、国核电力研究院、西北电力设计院、清华大学等国内能源巨头、综合甲级设计院与顶尖高校。

  这些甲方企业主动采购其产品的另一重要原因,无一例外地看重了AI对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的优化。后531时代,在挖掘降本空间与提升收益水平这件事情上,AI将做得更为极致。

  相比生成式AI在创意设计领域的大放异彩,国产工业软件的进化升级却乏善可陈。

  尽管光伏产业凭借着强大的制造能力独步全球,但设计研发始终是薄弱环节,项目开发严重依赖“人的经验”。一个单体项目开发从立项、施工、备案各流程跑完,至少要使用到6-7类软件,设计的具体方案还未必能一次性通过。

  对于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和可行性做评估,过去很难得出精确的测算。行业常年依赖的光伏建模工具PVsyst只能做历史发电量计算,没办法实时预测。即便如此,这家瑞士公司开发的单机版软件,仍然垄断了整个行业。

  PVsyst之所以形成垄断,原因主要在于其提供的“光伏仿真模拟”,背后是太阳光仿真、大气物理仿真、地形地貌仿真等等跨学科且专业壁垒极高的细致划分领域。正因于此,过去数年资本重金悬赏早期项目。比如美国加州的科技公司Aurora Solar开发了一套户用光伏仿真模拟的SaaS设计系统,已从多家风投机构斩获数百亿美元的融资。

  视觉动力公司创始人武彦辰告诉我们,仿真模拟虽然在项目设计开发过程只占5%-10%,但它能够掌握辐照端阴影损耗、温度损耗、失配损失、直交流电缆损耗、逆变器与变压器损耗、以及电站系统不可利用率等系统性的问题。

  创立视觉动力之前,武彦辰曾任美国国家燃料电池研究中心研究员,加州能源委员会“Advanced Energy Community”光伏组项目负责人。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就读博士期间,他的研究方向是新能源系统模块设计,在光伏建模与仿真领域有多年的学术经历,曾带领团队获美国能源部(US DOE)全美建模仿真大赛二等奖。

  创业初期,团队在光伏建模仿真研发过程就是以Pvsyst来做对标的。彼时,正值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装机并网潮,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消纳问题。武彦辰要做的,不是复制一款“中国版Pvsyst”,而是把能源机理仿真和AI模型算法结合,实现对电站进行1:1仿真模拟和发电量的实时预测。

  很大程度上,辐照数据精度决定了发电量计算仿真的准确性。为了准确模拟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发电量及损耗,视觉动力把大气物理写入底层模型,计算辐照经过对空气溶胶后的折减。此外,团队还把土地资源数据及Meteonorm、NASA、PVGIS、NREL等气象数据来进行了整合,实现了从辐照端到直流端再到交流端的逐时发电量和损耗计算,把仿线%。

  有了逐时精度的仿真模拟,用户就能直观准确地计算能量转化过程的损失。基于这个思路,团队开发了SolarSketch光伏AI设计平台。

  SolarSketch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无人机踏勘+三维场景智能分析+光伏AI设计”。无人机在现场绕飞测量,还原地形和屋顶结构之后,智能分析系统会对建筑物、屋顶、地面和细小障碍物等进行区分,完成自动削减和降噪,找出铺板区域之后,AI将自动生成组件排布方案。有了仿真模拟,AI能把设备放置的精度做到毫米级别。

  郑州某分布式光伏项目,为混凝土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面临现场情况复杂、障碍物多、阴影遮挡严重等挑战,同时缺乏前期资料,客户在采用SolarSketch分布式光储AI设计与开发平台后,首先通过无人机航拍对现场进行测绘,然后将航拍照片导入SolarSketch平台做3D建模,并进行精确阴影分析,确保设计的具体方案的精准性。通过平台的高效支持,客户顺利完成了该项目的前期设计的具体方案,并有效解决了现场复杂情况带来的挑战。

  对于客户来说,AI带来的最大价值,一是解放生产力,二是提高效率。特别是这一轮430抢装潮针对的是分布式光伏,这类项目规模小但单体分布密集,屋顶条件复杂多样。人工方案不仅效率低下,还难以实现最优解。反复修改方案的话,势必会影响工期交付。

  例如在广西某分布式光伏项目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及接入方案的变化,园区方三次变更了项目设计的具体方案。其中,光伏可布置区域由8个厂房减少至4个厂房,接入电压等级由原先的10kV一点接入系统变更为400V低压8点接入系统,且设计的具体方案变更的时间要求非常紧迫。

  最终,客户在采用SolarSketch后,在方案变更当天就完成了新版方案的设计,迅速响应了业主方的需求,最终方案也顺利通过了业主方的内外部评审。

  为了辅助用户快速选型和组串方案寻优,SolarSketch内置了光伏设备与材料数据库,涵盖了主流厂商600余种常用组件、150余种逆变器、520余种常用支架及钢结构用型材等,也支持用户上传导入并创建企业数据库。

  目前,SolarSketch已打通了光伏设计的全链路,并实现每两周一次的产品迭代频率。其内置的8个功能模块,包括光场电气设计、发电拟真、土建结构、消纳分析、工程概算、经济评估、设计成品以及智慧储能,能够满足行业内不一样的角色的用户需求。

  武彦辰还记得第一次做客户培训时,屋内二三十人都坐满了:“你要跟不同环节的人逐一沟通,他们会提各种各样的需求,有时候还要准备好随时被challenge。”

  所幸,经过了早期合作伙伴的“”,开发团队对产品做了功能优化和版本迭代,大幅度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比如针对电气专业的设计难点,团队研发了适应电力系统全部场景的智能设计引擎,帮助客户建立自发自用侧的电气模型。

  抢装潮之下,开发商和EPC成为了刚需群体。依照近期的用户反馈,SolarSketch输出的设计的具体方案能够有效推进项目开发和建设投资决策流程。这让项目开发商最先尝到了甜头。无论是地形地貌、屋顶装机模拟,还是投资收益和项目评估报告,开发商都能给企业或园区业主清晰地展示,大幅度的提升签订合同的成功率。

  对于EPC来说,项目进度和项目造价是他们最为在乎的。SolarSketch生成的设计的具体方案,相比人工方案能更能科学减少实际工程造价,帮助EPC减轻垫资压力。用户都能够在项目工程概算中看到每一笔成本支出项。

  在天津某分布式光伏项目中,客户采用SolarSketch进行的项目方案设计,对比人工设计的具体方案,项目总体造价优化了274万元,单瓦造价降低了0.378元。同时,SolarSketch的设计深度也优于人工设计,部分设计图纸已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在设计效率方面,由原本需要4专业配合及3-5个工作日的方案设计,提升为1人操作,3小时左右完成,大幅度的提升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靠工程师的经验很容易出现偏差。而更为现实的情况是,很多项目为了控制成本,又苦于找不到成本优化项,只能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抠成本”,造成光伏系统的质量减配。

  比如光伏支架一直是质量减配的重灾区。事实上,不同场景对应的雪压、抗震、荷载等级不同,采用哪种型材、厚度,需要经过大量的结构力学计算。过去,人工方案通常为了压低成本牺牲质量。现在,利用SolarSketch能够直接进行科学降本,更好地把控质量关,降低电站地风险隐患。

  除了降低新建光伏电站的选址和立项难度,SolarSketch最大的价值是辅助投资决策,解决光伏电站“建在哪里投资回报收益最高”“多长时间能收回投资所需成本”的问题。

  一位行业从业者感慨,以前光伏好赚钱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用专业软件,“基本都是在Excel上套用数学公式算个大概,无非是多赚和少赚的区别。”但新能源参与定交易,固定电价变为市场电价,光伏发电收益模式成为历史,“靠一张Excel表格通吃的局面不复存在了。”

  多位组件厂商告诉我们,业内一致认为531之后会处于空窗期,“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三四个月。”不过,虽然531新政对光伏的增量预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不代表新增市场空间的萎缩。事实上,任何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从“粗放”走向“精细”的阵痛。对于苦内卷久矣的光伏产业链来说,政策必然会加速行业的出清洗牌。

  那么,当电价波动幅度拉大,行业也在重估既有的投资测算体系。目前,业内的共识是将度电成本引入评估体系,为市场波动预留出足够的冗余空间,以应对未来的风险。

  在新能源度电成本的边界条件中,降本增效无疑是重头戏,既要降低初始投资,也要提高整个电站的发电效率,这就需要光伏电站全流程的精准测算与设计。截至目前,视觉动力已为客户生成14GW的工商业光伏设计的具体方案。而上述案例都在指向一件事,那就是在新能源追求精益管理的当下,如果不借助专业工具,就很难准确把握项目的收益情况。那些拥抱新技术、新应用的企业,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

  2024年6月,视觉动力完成了储能AI垂类模型的搭建,并把储能板块纳入SolarSketch中,尝试为用户更好的提供分钟级的AI光储荷网一体化能源管理策略,综合降低用能成本。

  如今,新能源开发正迈入负荷侧资源挖掘的发展新时期,投资方向转为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负荷为王趋势突显,原来单一的新能源电站开发模式不再具有竞争优势。显然,在“负荷为王”的时代下,谁能提供稳定的消纳渠道、稳定的负荷,就地消纳的空间,谁就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会议通知:2025年5月15日-16日,第三届新能源电力发展论坛暨第九届新能源电站设计、工程与设备选型研讨会将在山东济南召开。

  本次会议将围绕新能源开发投资前端关注的关键话题,包括“十五五”规划方向、电力市场交易规则、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影响、开发建设与创新、源网荷储与绿电应用等话题展开探讨,一同推动行业持续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